24小时急救电话:028 - 63160059
南区
北区
您现在的位置: > 科室介绍 > 科室宣教 > 正文

病人心脏骤停,你该怎么办?

来源:0 点击:2888日期:[ 2013/7/13 ]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是临床上最紧迫的急症,抢救必须当机立断,争分夺秒 。
    心脏骤停的最佳诊断时间15秒~30秒,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或抽搐、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即可作出心脏骤停的明确诊断,心电图呈一直线或出现不规则、大小形态不一的心室颤动波,均代表心脏丧失有效的收缩功能,故应立即就地抢救。
    首先进行心脏复苏,争取心脏恢复搏动,置患者于硬板床或地面上,叩击心前区1~2次迫使心脏复跳,继后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用左手掌根置于患者胸骨下半部上,右手掌根置于左手手背上,双肘关节伸直,依靠操作者的体重、肘及臂力,有节律的垂直施加压力,按压胸骨使胸骨下陷3cm~4cm为宜,按压频率为100次以上/分。按压必须有节奏、平稳、一压一放,迅速放松,接触压力,使胸骨自然复位。迅速清除口腔异物,开放气道,使病人头部尽量后仰、颈部伸直,以免下坠而导致呼吸道阻塞,捏住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对准患者口腔吹气,见到胸廓扩张,且听到肺泡呼吸音有效,以16次/分 ~20次/分为宜,且保持吹气时间:呼气时间为1:1或2:3。人工循环和人工呼吸必须同时进行,按15:2进行。必要时使用除颤器以较高电压和短暂的适量电流通过心脏,使所有心肌纤维全部除极,然后窦房结控制心搏,恢复正常心率。在除颤的同时也要有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的密切配合。
    患者复苏后保护和恢复脑、心、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低湿护理,为保护脑组织,减轻或防止脑水肿,需进行降温治疗。严密监测病人体温,预防冰部部位产生冻伤,注意观察并记录脉搏、呼吸、血压变化,防治患者血压降低、抽搐、心律失常等,升温时应掌握时间,避免再次引起脑水肿。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及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保证足够的热量。保持静脉通道的畅通及滴速、输液量的调节,使用脱水剂治疗时,应掌握脱水剂应快速静脉滴入,以提高脱水疗效,准确记录尿量、尿比重,注意观察低血钾表现,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提高机体抵抗力,昏迷者予以鼻饲疗法,供给足够的热量。
    病人复苏后保持病人的情绪稳定,医务人员态度和蔼并做好心理护理,劝慰病人不要急躁、恐惧,同时做好家属工作,切勿在病人前哭闹,保持病室安静,使病人充分休息,病室宜温暖,光线稍黯,空气流通,治疗工作集中进行,以免多次扰动病员,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予以喂食,以减少病人活动。每位站在医疗工作前线的医务人员,特别是接触患者第一线的护士,就要担当起抢救复苏的重任,并尽可能的使心脏骤停病人转危为安。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