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的光化学治疗
来源:0
点击:3753日期:[ 2014/11/5 ]
光化学治疗是一种利用光致敏效应,以加强紫外线治疗皮肤病效果的一种方法。自1974年Parrish首次报告应用补骨脂素加长波紫外线(PUVA)治疗银屑病以来,此种疗法己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光敏剂是8-甲氧补骨脂素、三甲基补骨脂素,其他尚有中药白芷、牛尾独活提取物。人工光源多采用发出长波紫外线的黑光灯。
一、 作用机制
目前光化学疗法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一般认为是通过抑制皮损处表皮细胞增生。补骨脂素在长波紫外线作用下,可与表皮细胞的DNA胸腺嘧啶基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加复合物,进而影响表皮细胞DNA的合成,致核分裂活动减少,表皮细胞转换周期减慢,从而皮损得以消退。该方法治疗其他皮肤病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二、 生物剂量测定
生物剂量测定是以最小光毒量(MPD)为计算单位。其测量方法与一般紫外线的生物剂量测定法相似。测量前先服治疗量的光敏药物,如8-甲氧补骨脂素0.5mg/kg体重,2-3小时后,以治疗时所用的灯距(10-15cm),并根据治疗器总功率大小而设计的照射时间方案,逐格暴露于长波紫外线照射。照射24小时后,红斑渐增强,于48-72小时达高峰,可持续2周,故属于一种延迟性红斑反应。照射后48-72小时观察到的最弱红斑所需照射的时间,称为一个光毒量。
三、 照射方法和剂量
起始剂量一般从亚光毒量(3/4个光毒量)到1个光毒量开始,每次治疗可增加1/4-1/2光毒量。初始治疗每周2-3次,当皮损有明显好转,即维持此量至95%皮损消退,即可进行巩固治疗。巩固治疗方案,一般每周一次,其照射量维持治疗期最后一次所用的剂量。如果皮损消退较彻底,以后可逐渐减少治疗频度,每2、3、4周或更长时间治疗一次。若在巩固治疗阶段,皮损有复发,则治疗频度应回复到前面的维持方案或恢复到初始治疗方案。当皮损再次消退时,则又可施行原来的维持方案。8-甲氧基补骨脂素服用量以0.5mg/kg体重进行为宜,若无效,可增至0.9mg/kg体重。
四、 适应证
银屑病
PUV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良好的效果,其皮疹完全消退率在90%左右,皮损消退期多在2~4周,对红皮症型和脓疱型银屑病,PUVA治疗也常有效果。对一些长期依赖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制剂治疗的病人,在应用PUVA治疗后,病情常可得到改善。巩固治疗不能防止银屑病复发,故不主张应用,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己证明配合PUVA治疗银屑病有效的方法有:1、内服维甲酸;2、配合中波紫外线照射(UVB);3、配合外用药物治疗。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紫外线的积累,有可能减轻PUVA治疗的某些远期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