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的兴起在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运动损伤,添加了不和谐的音符,如何最大限度地享受运动快乐,避免运动损伤呢?不妨来看看下面介绍。
误区1:延误病情,麻痹大意
一般地,非对抗性的运动的伤情多数不重,多数人不在意,经过适当休息,减少活动多数可迅速恢复。但伤情严重时需要及时就医,切不可掉以轻心,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对抗性损伤,高处坠落伤,伤后即刻肿胀,疼痛剧烈,伤时有明显的韧带或肌肉撕裂感,局部畸形,行走活动异常困难则需要立即就医,切不可麻痹大意。
区2:隐瞒病史,轻描淡写
一些青少年受伤后,由于怕家长责骂或过于自负,对伤情不当一回事,或明明有外伤史却不承认。老年人近期活动明显多于既往者也要告知医生。如青少年打球后,出血手指末节伸不直现象,多数由于手术末节触球时手指伸肌腱损伤,若早期治疗可采用减少活动,局部制动可以恢复,而隐瞒病史,若一月过后才来就诊,局部疤痕形成,手指伸直会受限,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误区3:伤后用力揉搓伤处
关节扭伤后,盲目地由他人或自己用力揉搓患处,一是为了止痛,二是认为揉搓可以加快扭伤的恢复。伤时多数有局部小血管破裂出血,一般要经过24小时左右才能修复,停止出血和渗液。如果受伤后盲目立即使劲揉搓,势必会加速出血和渗液,甚至加重血管的破裂,以致形成更大的血肿。若合并有局部骨折不恰当揉搓可导致骨折移位,影响预后。正确的做法是立刻采取制动,避免运动,局部冷敷,用冷水冲或用冰块冷敷扭伤部位约15分钟,使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然后覆盖绷带加压包扎制动。
误区4:过早涂抹活血化瘀的药物或贴膏药
在损伤发生后,许多人会立即在患处涂抹活血化瘀的药物或贴上膏药,以为这样伤痛会好得快。其实,这种做法也无法减轻疼痛,反而会造成局部肿胀加重,疼痛更厉害。由于人体组织受到外力损伤后即呈现炎症反应,液体大量自血管内渗出到扭伤处,局部慢慢出现肿胀,继而压迫神经引起疼痛。这种反应在 24 小时内可以达到顶峰,如果在此期间涂抹药膏或贴上伤湿止痛膏,其活血作用会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加重了肿胀疼痛。正确的使用方法应该是在发生扭伤24—48 小时后,待损伤部位出血停止,血管愈合之后才能使用。伤后早期制动,在医生指导下按膏药类别区分使用,可使用一些镇痛类膏药,如双氯酚酸钠膏药;
误区5:过度坚持运动
有些患者损伤后,发现程度较轻,只是局部的轻微肿胀和疼痛,就认为问题不大,于是不做任何处理就继续参加运动。殊不知这种看起来不怎么严重的小伤,若不及时处理,继续活动很容易再次受伤,还会引起韧带松弛,创伤性滑膜炎,再次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加大。因此,关节扭伤后绝不能再继续运动,要立即停止运动,坐下或躺下,让损伤的部位充分休息,必要时关节固定3-4周,并注意观察伤情变化。
信息员: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