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对身体所造成的损伤。意外伤害是导致儿童及青少年伤残、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在中国,意外伤害是0-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每年超过20万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每3位死亡儿童中1位因意外伤害所致。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包括意外窒息、溺水、跌落伤、烧烫伤、交通意外,除溺水外,呼吸道异物引起的意外窒息是最主要原因之一。
幼小儿童尤其以刚学会走路的两岁间孩子,气管异物发生率较高。在气管异物的病人中,90%以上是6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更为多见。这是因为小儿的气管与食物交叉的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功能尚不健全,会厌软骨的功能没有成人那么灵敏。当小孩口中含糊说话、嬉戏、哭笑时,若家长给其花生米、馒头类或硬或大的食物会使会厌软骨无所适从,造成会厌软骨来不及遮盖气管开口,导致吞咽时食物误入歧道,造成气管异物,而且花生米、馒头等遇水膨胀,就更不易取出。抢救异物卡喉导致的窒息有个“黄金时间”,如果4分钟内还无法将堵塞物取出,那孩子窒息死亡的可能性就很大。因此,一旦发生此类情况,家长第一时间的抢救,就成为了挽救孩子生命最宝贵,甚至是最后的机会。
施救原理:首先辨别有无呼吸,如果有,最有效的是使用海姆力克法:即腹部快速按压法。此法同样也适用于哮喘发作、误吞异物等情况。
1)、施救者立即将患儿身体前屈倾斜60度,使其俯伏于施救者前臂,并保持患儿头与颈部的位置稳定,同时用另一手叩击婴儿左右肩胛骨之间的背部数次,以促使异物的排出;
另一方法:自己先坐好,施救者让患儿趴在其膝盖上,让患儿头部朝下,一手托其胸,一手拍其背部(4~5次),同时用手指按舌根部使之产生呕吐反射,让异物呕出。
2)、5次压胸法:如果按照上面背部拍击法仍未排出窒息物,实可用五次压胸法。使患儿平卧,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刚中带柔。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3)、年龄>5岁儿童:施救者站在小儿背后,用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使患儿处于前倾位,头部略低,嘴张开;一手握拳,用右手拇指的根背部顶在患儿上腹部,左手叠于右手之上,间断向患儿的胸腹部后上方冲击性挤压,借助膈肌压缩肺脏,产生气流将气管内异物排出;重复以上的手法直到异物排出。但抱住后需要注意一点,重压缓放。如果放快了导致空气回流把气管里的异物推得更深,导致病情加重,现场急救的同时也要尽快送医。
4)、如果经过海姆立克急救法未能排出异物,则患者可能出现昏迷甚至心脏骤停。则应将患者平卧,给予心肺复苏。每按压完30次要检查口腔是否有异物排出。如果患儿呼吸停止(年长儿心率<60次/分),则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并实施心肺复苏,即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急救者用口唇将病儿口鼻均含紧并吹气,吹气量不可过大,胸腹部轻微升起即可)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胸骨中段1/3与下段1/3交界处(避开剑突);按压深度:儿童为5 cm,婴儿为4 cm;按压频率:至少100 次/分钟)。单人复苏按压通气比率30:2。
5)、误吸异物可致命,一旦发生大的气管误吸,家长要第一时间进行急救,不要浪费时间干等着送医院,对于暂时不危及生命的疑似误吸,则应尽快送医。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有可能因为路途颠簸使异物颠倒主气管造成窒息,因此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颠簸。如果孩子脸色青紫、喘不过气来,则可能是大气管阻塞,此时应马上想办法将气道异物排出,以挽救生命。
“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明确由异物卡喉造成病人窒息或严重呼吸困难的紧急情况,在迅速与医院联系或将病人转送医院的同时,家人或朋友可以试试对其现场急救。海姆立克急救法这个技术就是多练习,很多在家里的爸爸妈妈,一定要学会,关键时刻可以救命的,因为并不是所有意外事故的发生,都像那个1岁半孩子那么幸运。孩子窒息时间长,脑部缺氧,到医院抢救就来不及了。”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任甲丽蓉医生特别强调。
当然,海姆立克急救法虽卓有成效,但也可产生合并症,如:肋骨骨折、腹部或胸腔内脏的破裂或撕裂,故除非必要时,一般不随便采用此法。在使用本法成功抢救患者后应检查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并且,所有气管异物都能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排除,还是需要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