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急救电话:028 - 63160059
南区
北区
您现在的位置: > 新闻动态 > 医院新闻 > 正文

王超书记受邀做客省政府网站,与网友畅谈“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冬季常见病的中医药防治”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4978日期:[ 2021/11/19 ]

11月17日,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王超教授,受邀做客四川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就“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冬季常见病的中医药防治”话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


中医药在与疫病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王超说:查看最近的新冠疫情报道,基本都与德尔塔变异株密不可分。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做好自我防护,除戴好口罩、做好手卫生、保持通风等常规措施外,中医中药也大有可为。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就是指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通过观察发现,许多新冠病人的密切接触者,甚至共同居住者并没有被传染,而有些可能只是短暂的,甚至是间接的接触,却被感染了。其实,感染是否与自身的正气息息相关,疾病外在的原因固然重要,但中医更看重内在的体质因素,这就是所谓的“病从虚处发,百病乘虚入。”

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是感染了“戾气”“疫气”等邪气所致。中医药与疫病的斗争,长达300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此次疫情,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并多次修订了《四川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预防建议方案》,包括我们熟知的“中药大锅汤”,饮用后可以扶正、祛邪、避秽,具有较好的预防功效。我院也在疫情期间熬制了“中药大锅汤”,供市民免费取用,同时还组建了“送药小分队”,向社区、封控区免费派送,供不应求。除此之外,我们还选用了苍术、白芷、菖蒲、草果、冰片等芳香化浊的中草药,做成香囊佩戴,起到了很好的防疫杀毒、祛风解表、化湿通窍的作用。


流感属于疫病,重在外防内治


呼吸系统疾病是冬季的常见病,市民该如何防与治?王超认为:流感来源古老,曾先后三次出现全球大流行,它由流感病毒引起;而普通感冒由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两者病因不同,所以症状也有所区别。

中医在治疗感冒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中医认为:流感属于疫病的一种,此类疾病重在外防内治。

防,就是阻断传播,现在可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等措施有效阻断流感传播。治,西医是抗病毒、对症支持,中医则讲祛邪扶正。

流感早期,患者以发烧、怕冷、全身疼痛表现为主,建议尽早口服荆防颗粒。流感出现发烧、头痛、眼胀症状的,属于风温,建议用桑菊感冒冲剂。咽干咽痛,胸腹灼热,是热邪入里,可用抗病毒颗粒;如果逐渐加重,出现烦躁的,还可服用清开灵颗粒。

另外,体虚的人感冒、经期感冒、乍冷乍热的,可用小柴胡颗粒。咳嗽痰多、胸闷胸痛的,连花清瘟胶囊效果也不错。当然,流感症状因人而异,需要辨证论治。如病情加重,还要及时就医,找专业医生来处理。

普通感冒传染力不强,症状大多轻微,通常可在1周左右自愈。中医认为,普通感冒与疫病不同,其主要病因是“六气”的异常变化。

如果鼻痒、打喷嚏,可家中常备白芷泡茶;鼻塞、流清鼻涕,可用陈皮、砂仁、豆蔻泡水;流黄鼻涕,可煮芦根水、桑叶水、荷叶水清热祛浊;鼻干鼻痛、流鼻血,还可以吃西瓜、马蹄等养阴清热的蔬果。

如果感冒症状以咽痛为主,除含服常用的咽痛含片外,家中常备的菊花茶、罗汉果茶,也可用来缓解疼痛。

另外,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过度疲劳、维生素缺乏、年老、年幼等因素,可导致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引起普通感冒反复发生。应对这种情况,中医提倡扶正气:懒言少语、易于疲劳的,可服玉屏风散、补中益气丸;饮食不佳、大便稀溏的,吃四君子颗粒、参苓白术丸;平时容易心慌气短、头晕汗出的,可以吃八珍糕。但要注意,具体治疗一定要去正规医疗机构寻求专业指导。


冬季养生可从4个方面入手


进入冬季,广大市民如何养生?王超说:可以围绕食疗、运动、睡眠、情志等4个方面来进行。

关于食疗。冬季有6个节气。立冬时节,要多吃一些温润厚重的食品,比如萝卜、白薯、土豆。还要多喝温水,养阴润燥。

小雪时节,香蕉,防抑郁;红薯,健脾胃;黑米粥,补肾;山药,护肤;南瓜,健胃消食。

大雪时节,冬枣,通血管;莲藕,清热生津;年糕,暖胃;红豆粥,润肠。

冬至时节,南方吃羊肉,北方吃饺子。羊排,强筋健骨;羊蝎,清热滋阴;羊杂,健脾和胃;羊肉,温中补虚。如果肝肾不足,可以另加枸杞、当归、首乌、菟丝子。

小寒时节,腊八粥,补中益气、生津止渴,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再辅以各种豆类。

大寒时节,“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参芪,晚服杞菊。参芪,就是人参、黄芪,补气温阳。杞菊,就是枸杞、菊花,再加地黄,滋阴补肾。

关于运动。中医认为:“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不宜早起,要太阳出来后,等雾霾散去,再运动。

运动方式:“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年轻人可以跑步、健身;中年人可以慢走、快走、做操;老年人可以八段锦,易筋经,广步于庭。

运动强度:《黄帝内经》讲:“去寒就温,无泄皮肤。”冬天来了,皮肤和毛孔最好不要随意打开,不要出太多汗水。只要觉得微微发热,微微出汗,心情愉悦,就可以了。

关于睡眠。冬季应该多静养,少消耗,不要熬夜,早睡,晚起。可以吃点杏仁、核桃,富含色氨酸,帮助睡眠。还可以在睡前泡脚,俗话说:“睡前一盆汤,胜过开药方。”如果入睡困难,可以服用参芪和五味子;如果失眠多梦,可以服用酸枣仁和远志;如果心内烦热,可以服用麦冬和知母。

关于情志。冬天,天黑得早,日照时间短,黑夜来临,大脑松果体的褪黑素分泌增加,会影响情绪,让人犯困,没有精神。在我国古代,这叫做“悲秋”。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可以调畅情志。肝气功能正常,则气血调和,心情舒畅。反之,肝气郁结,就会闷闷不乐。此时,可选择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或服用逍遥丸,疏肝健脾,养血调经;还可以选用百合、远志、合欢皮泡水喝。


多种方法可以除湿气


针对有网友问什么是“湿气重”?该如何治的问题,王超说:“湿气重”就是中医认为的“湿证”。俗话说:“湿气一现百病生”,表现为舌苔厚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脸上多油,皮肤瘙痒,食欲不佳,精神困倦,关节酸痛,大便稀溏,腿肚发酸等。

在中医上,可以这样做:

1、调整饮食结构:清淡饮食,戒烟戒酒,不要重油重盐,保证脾胃运化。

2、适当运动锻炼:运动可以缓解压力、调节心态,出点汗,排除体内湿气。

3、避开潮湿环境:如果房间的湿度大,要注意通风、除湿。

4、保持良好心态、不要熬夜。

5、适当选择健脾祛湿的食物或茶:比如薏仁、山药、红豆、薏米红豆山药粥、芡实莲子薏米汤、陈皮茯苓茶等。

6、中医方剂:这里推荐几个有效的中药汤剂:第一,参苓白术散,它最大的魅力就是健脾,平时大便溏泄、腹胀、食欲差的可以用,通过健脾来益肺,就是所谓的“培土生金”法则,再加上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所以,参苓白术散可以很好的祛除体内的湿气和“痰”。第二,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是祛湿的最基础方剂,平时肚子胀、消化不好、肢体沉重的可以用。第三,藿香正气散(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甘草),能够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对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病人疗效颇佳。

7、中药艾灸:这个很普遍,效果也明显。可以灸关元穴(脐下3寸,约4指宽度)、命门穴(人体背后与脐相对)、中脘穴(肚脐正中直上4寸,约5指宽度)、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丰隆穴(小腿外侧中点、肌肉鼓起的地方)、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等。每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但要注意避免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