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急救电话:028 - 63160059
南区
北区

[推荐]先行者——奋进路上的亚健康中心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8343日期:[ 2022/12/16 ]

先行者——奋进路上的亚健康中心

 

一、全新领域,摸索前行2004-2007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将国外“慢性疲劳综合征”等概念统称为“亚健康”。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随着人们饮食结构以及生活节奏的变化,随着社会信息化、智能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亚健康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升高。

“亚健康”就好像隐藏在平静生活中,却迟早会卷起的波涛。它难以辨识却无处不在,它表现清浅却危及深远,它本可及早转危为安,却常因忽视而酿成后患。

直到本世纪初,亚健康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陌生词汇。彼时,学科创始人王超认识到,临床上很多患者表达的吃不香、睡不好、酸痛不适、倦怠疲乏等症状其实都是常见的亚健康表现,而中医药建立在阴阳、正邪、脏腑等理论基础上的整体诊疗思维,以及热像体质、中医五音、中医食疗、时间养生、经络养生等绿色诊疗方法,在亚健康状态的辨识、干预、评估等方面是有独特优势的。

因此,他决定踏入亚健康领域开展临床和研究,牵头成立亚健康中心,将亚健康服务从小作坊式的按摩、足浴、保健等服务提升为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干预方案,未来逐步形成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2004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我院亚健康防治中心被设立为一级科室,也是国内最早取得该项目执业医疗许可的单位。

 

二、使命担当,迎难而上(2008-2011

虽方向明确,仍步履维艰。因为即使已有较多关于亚健康的研究报道,绝大部分患者仍然不了解什么是亚健康?自己到底是不是亚健康?亚健康有什么危害、要不要尽快治疗?每一天,面对着这些疑惑的患者,亚健康中心的医护人员都是一次次耐心的解释,希望大家都能及时关注并重视自身的亚健康状态,同时也在探索亚健康科室自身发展的临床方向和模式。摸索前行是因为前方并非光明一片,脚下选择的这条路谁都没有走过。就好像一只逆境中生长的毛毛虫,不断编织着自己的未来,如果成功则破蛹成蝶、飞抵阳光和自由,否则就会变成作茧自缚、束手束脚。

欣喜的是,亚健康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层面政策的大力支持。2007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中提出了中医"治未病"理念,指出治未病在保持人的身心健康,改善和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非常重要20080125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上,举行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随后几年,全国先后建成了一批治未病中心,服务对象主要是亚健康人群,以及慢性病初期患者和康复阶段人群。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亚健康中心以坚守传承中医药的使命和信念,拿起中医的有利武器,开展中医"治未病"理念在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探索。中心充分挖掘中医针、灸、罐、推拿、刮痧、导引等特色疗法优势,打造建设非药物疗法集散地;以亚健康态颈部不适和亚健康睡眠障碍为优势病种,围绕临床常见吃不香,睡不好,酸痛不适,疲乏倦怠等亚健康状态开展临床攻关,成效显著。中心于2010年挂牌四川省亚健康防治中心,并被列入四川省颈部不适重点专病建设单位。同时,围绕痛证、失眠、早衰、胸痹、针灸和经络、医史文献、药品和保健品研究等传统优势领域,开展相关研究10余项,获批四川省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项目示范单位。临床和科研方向基本明确,中心发展步入正常轨道。

 

三、苦练内功,崭露头角(2012-2016

2012 年,中心成功获批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预防保健科、“十二五”重点学科——中医预防医学这2个国字头建设单位。面向未来发展,中心提出以亚健康临床关键技术研究为切入点,形成“亚健康态失眠(不寐证)中医药防控”、“早衰中医药防控研究”、“颈椎病前状态(痹证)中医药防控研究”、“亚健康中医药预防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一基三临床4个研究方向。

2013年,作为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病亚健康态失眠协作组组长单位,中心联合全国26家三甲医院,牵头制定了《亚健康态入睡延迟中医预防保健管理方案》,已通过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召开的专家论证会审核,待发布。重点专科建设期间,由中心牵头起草的亚健康领域第一个实施标准——《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创建了亚健康临床诊疗科目,已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首次建立了医用红外摄像环境标准,填补国内外空白;独创以“鳳”字工间操专利为核心的亚健康态颈部疲劳综合中医干预方案。

基于大量前期工作基础,中心首创标记“功能-症状-生活质量”的“亚健康中医临床三维评价模式”。用于亚健康态临床评估、干预后的疗效评价及亚健康预后转归的临床研究全过程,解决了亚健康临床诊疗、决策中“关键证据缺失”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亚健康中医临床评价提供了一套可视化、量化的方法体系及中医亚健康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模式,填补行业空白,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重点学科建设期间,按照学科交叉、专业突出、传统师承和技能培训相结合方式,以学历教育为主,重点突出高层次人才的师承和骨干人才的规范化培训,创新亚健康技能培训方式,为行业发展提供各级各类学科人才。组织、参与编写了《睡眠亚健康学》《亚健康临床指南》《亚健康学基础》《保健品与亚健康》、《中医药膳与食疗》《保健食品研发与应用》《亚健康学》《人体健康密码解读》等亚健康专业系列教材。针对亚健康技能特训编写中医特色鲜明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包括《亚健康调理技能特训班教学大纲》《亚健康调理歌诀》《医疗服务伤害危机理论与对策》《未病与亚健康》等。

专业师资培养和教学成果显著。学科目前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四川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省中医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天府名医、四川省卫健委首席专家、亚健康专业硕导、博导等一批经验丰富的专家师资队伍。先后培养国家级学术继承人2 名、省级学术继承人4名、四川省学术技术后备2人、省中医局学术技术后备5人,累计培养亚健康专业研究生80余名(硕士74 名、博士 6 名、博士后 1 人),培养亚健康专业技术人才200余人。

中心积极探索亚健康诊疗在医疗体系中的定位。2015年开始,对接我院“健康-亚健康-疾病-衰老-临终”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基于20余项专项课题实践研究成果,结合我院北区治未病中心中医综合治疗区服务现状,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功能。开展了治未病(亚健康)在生、长、壮、老、已的全年龄周期,健康、亚健康、疾病、颐养、安宁疗护的全健康周期,检测、评估、门诊、住院、康复、养生的全干预周期的专业优势应用探索,赋予亚健康实践全新的理解。

 

四、传承创新,华丽转型(2017至今)

2017年,中心面向我省亚健康防治需求,传承中医药精华,以亚健康临床应用为导向,以协同网络为支撑,按照“一个中心、四个区域、基层覆盖、全面合作”的建设思路,创新“契约式”产学研合作协同网络建设模式,打造亚健康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平台,成功获批建立四川省亚健康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四川省亚健康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省内首批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也是省内首个在亚健康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省级临床科研基地。建设3年来,中心积极探索完善管理制度,先试先行,启动“四川省亚健康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柔性引进高端科研人才”专项工作,成功创新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实践。以亚健康态失眠中医药防控为重点研究方向,建成中医药特色睡眠主题馆,传承四川陈抟老祖睡仙文化,以子午流注、五音体感等27种中医疗法为特色,打造集“检--养”于一体的中医药特色睡眠主题馆。建成国内首个亚健康医学重点实验室——“亚健康临床检测与评估医学重点实验室(甲级)”(川卫办发[2013]408号),并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共建10余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

研究中心产品研发团队已完成“开心饮”“寐宁茶”“椒香爽肤粉”“黑土豆泥”、寐宁精油等亚健康系列保健品的研发,亚健康态入睡延迟的个体化管理APP、睡眠监测APP等亚健康应用程序的开发。研发升级自助数控气压磁疗点穴装置等亚健康装备。联合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及企业协同创新,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对亚健康人群的应用优势研究,规范治未病技术方法、优化治未病服务标准,并开发针对临床的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四川省亚健康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挥平台引领作用,通过互联网问诊平台、红外热像仪预检扫描、线上心理问诊、防控中药应用效果临床评价研究等多种方式全力助力疫情防控。

中心亚健康入睡延迟状态为示范,基于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临床优势评价和标准化研究,形成了包含一系列核心技术指标参数等在内的系列原创性成果,填补了亚健康服务新业态临床核心技术的空白,构建了中医特色亚健康临床诊疗指标体系,该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大势所趋,未来可期

在新世纪医学模式转换背景下,在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下,在新经济大卫生、大健康的政策理念指引下,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亚健康中心以全新的格局和视野,不忘使命担当,敢为先试先行。

从初涉领域的迷茫和困顿到摆脱困境后的摸索前行;从专业发展的一穷二白到全面开花的累累硕果;从学科专科的比翼齐飞到面向未来的华丽转型。亚健康中心在学科带头人王超的带领下,守住初心、默默前行,找准定位,突出重围,探索出一条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发展模式,走过了注定不凡的17年。中心将继续在国家健康战略的引领下,秉承中医药治未病理念,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引领并带动区域学科发展,在创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亚健康学科征途中继续砥砺奋进。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