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还未离开,甲流就已悄然入场。那么,面对来势汹汹的甲流,中医有那些防治的妙招呢?今天中小西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甲流?
甲流,简称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甲、乙、丙、丁四个亚型中甲型流感最为复杂,传播性强、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播散面积大,人群普遍易感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其次是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出现哪些症状需警惕?
1、突发高热、恶寒症状明显
甲流一般在发病3-6小时内出现发热,并以高热为主。由于体温迅速上升,病人常感觉恶寒。
2、严重头痛、全身酸痛
80%以上甲流病人出现以眉弓、太阳穴部位疼痛为典型表现的头痛。同时因为甲流病毒释放酸性物质,出现全身性肌肉酸痛、关节疼痛。
3、持续的疲乏、虚弱感
大部分病人发病后精神倦怠,感觉到明显的疲乏无力,极度的疲劳感导致头晕、嗜睡、四肢无力,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及学习。
4、胸部压迫感
由于病毒侵袭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导致气体交换不足,出现胸闷、憋气、呼吸不畅等轻度缺氧症状。
甲流的中医辨证论治
根据甲流的特点,中医认为甲流属于中医的“温病”“疫病”范畴。《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春月受风、其气已暖”;吴鞠通还认为“风温人,早春阳气初升,厥阴令、风温”。《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甲流的防治重在扶助正气,兼顾祛邪。中医在治疗甲流方面,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辨病与辩证相结合、随症加减,可起到减缓临床症状、缩短疾病病程等疗效,而且副作用小,易被大众接受。
1、药物内服法
风热犯卫证
主要表现: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喉不适,轻咳少痰,无汗。
治疗原则:疏风清热,辛凉解表
中药选方: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
常用中成药:疏风解毒胶囊、桑菊感冒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颗粒等。
热毒袭肺证
主要表现:高热、咳嗽、痰黏难咯,口渴喜饮,咽痛,目赤。
治疗原则:清热泻肺,宣肃肺气
中药选方: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
常用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银黄颗粒、金莲清热颗粒等
热毒壅肺证
主要表现:高热,咳嗽咯痰、痰黄,喘促气短;或心悸,躁扰不安,口唇紫暗。
治疗原则:清热泻肺,解毒散瘀
中药选方:宣白承气汤加减。
常用中成药:喜炎平、痰热清、热毒宁等。
气营两燔证
主要表现:高热、口渴、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咳嗽、咯血、胸闷、憋气。
治疗原则:清气凉血
中药选方:犀角地黄汤加减
常用中成药:安宫牛黄丸、至宝丹、血必净、醒脑静等。
2、中医外治法
推拿
症见咳嗽者:清肺经、揉膻中、揉肺俞。
症见发热者: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清肺经。
症见鼻塞、流涕等头面部不适症状者:头面四大法。
症见肌肉酸痛、恶风等周身症状者:解表疏风法。
后期久咳不愈:补脾经、揉天突穴、推膻中穴、点揉肺俞穴、捏脊。
针灸
可选用大椎、曲池、风池、列缺、肺俞、足三里、督脉等进行针刺或者艾灸。
刮痧
多选用背部及肺经走行部位精油刮痧。
放血
针对流感高热、咽干、咽痛患者,用三棱针快速点刺大椎、少商穴,放血1-2滴,具有泄热解毒功效,可缩短患者病程,缓解症状。
火罐
选穴同艾灸方,亦可以背部游罐(走罐)出痧。
注意:以上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面对甲流,防大于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唐代名医孙思邈也提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皆提出“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治未病”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采取相应的措施,掌握疾病转归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面对甲流,同样如此,我们可以采取下面的一系列措施“治未病”。
1、穴位按摩
按揉风池、风府、大椎、命门、足三里、关元等穴位,可疏通经络、扶助正气、抵御外邪。
2、中药香囊
《千金要方》中有言,香囊可以“避疫气、令人不染”。香囊药物主要以一些具有芳香化浊类中药为主,包括薄荷、香茅、山奈、羌活、佩兰、麝香、苍术等,放入香囊中随时佩戴,白天佩戴胸前(近膻中穴),夜间置于枕边。香袋药包每周更换1次。不仅可辟除疫气,还有助于醒脾解乏。过敏者、孕妇、哺乳期慎用。
3、熏香防疫
可选用艾叶、艾条、苍术、贯众等熏蒸房间,每周1-2次,对甲流等呼吸道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及杀灭作用。熏的时候关闭门窗,人离开室内,熏完开窗透气。
4、勤泡脚
《黄帝内经》中记载:寒气升,泡脚驱寒,消百病。另外还提到“人老脚先衰”、“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起”的观点,可见足部保暖和泡脚有助于保持健康。在甲流期间,可选用黄芪、防风、广藿香、佩兰、艾叶、荆芥等药物,可散寒解表、调和阴阳、增强人体抵抗力,防病治病。
5、中药喷洒
可选用石菖蒲、艾叶,按照1:1比例,以水煮沸15分钟为宜,加水稀释后,室内喷洒。
6、中药食疗方
乌梅白糖三豆饮:黄豆、绿豆、黑豆各一把,乌梅3枚(药用乌梅,非食用果脯),白糖2勺,放入锅中加水小火煮2小时,频频饮用。
二白汤:葱白、白萝卜、香菜,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薄荷梨粥:薄荷、鸭梨、大枣,加水适量,煎汤过滤,取薄荷梨汤,加入小米或大米粥,再煮沸即可食用。
五花茶:金银花10g、扁豆花15g、木棉花15g、鸡蛋花15g、葛花15g,冲泡代茶。
7、中药预防方
儿童
组成:金银花6克、连翘6克、大青叶6克、紫苏叶6克、炒山楂3克、陈皮6克、芦根10克。
服法:每剂煎煮成100毫升,≤3岁儿童服30毫升,3+~6岁服50毫升,6+~14岁服用100毫升。
成人
1、苏香饮(人参3克、芦根9克、银花5克、苏叶3克、藿香3克),代茶饮用。
2、气虚容易感冒者,玉屏风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