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怎么抖的这么凶哦,医生,这是咋回事?”
一般大手术或者手术时间长的患者会出现术后寒颤,尤其是在冬季。尽管我们已做好了保暖工作,给患者盖上厚被子,捂得严严实实,但仍可能会出现“抖”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人是恒温动物,体温的恒定对人体代谢和生理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体温变化时,机体会通过两种方式来维持体温:一是减少散热,冷刺激会导致立毛肌痉挛、毛孔收缩,身体散热减少,就是寒冷的时候,我们的皮肤上出现的鸡皮疙瘩;二是增加散热,骨骼肌收缩会增加能量消耗,ATP的分解会产生热量,肌肉的不自主收缩会导致打哆嗦。
导致术后寒颤的原因:
1.术前:禁饮禁食导致机体摄入减少,身体能量相对不足。通俗来说,就是患者长时间未进食,导致没有足够的能量可以消耗。特别是大手术患者,前一天身体储存的能量无法满足身体各器官的消耗所需。
2.术中:大量冷盐水冲洗、血液大量丢失及其他,术中患者体内可能输入了大量的低温液体或血液制品,这些均会导致机体散热增加、产热减少,从而引起寒战反应。
3.外在因素:
(1)为了暴露手术区域并减少术中细菌感染,患者穿着较少、保暖衣物不足,术后也容易引起寒战反应。
(2)手术间的温度规定在21-25℃,手术环境温度相对较低,也可能加剧散热。
4.麻醉因素:全麻患者输注的麻醉药物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冷反应阈值显著降低;肌松药物的使用抑制骨骼肌的收缩,使患者在全麻期间丧失了通过寒战调节体温的能力。特别是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神经阻滞区的血管不能发生代偿性收缩,血管扩张后散热增加,热能迅速通过传导的方式由深部向外周再分布,致使深部温度随之下降,刺激机体的温度感受器引起寒战。
术后寒颤是一种机体自我保护性的本能反应,通常可以通过加温措施来缓解。患者及家属们无需过于担心。当患者手术结束安返病房后,通过升高室内温度、加盖棉被、恢复饮食、机体保暖,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遵医嘱服用药物获得足够的热量后,寒战反应自然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