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诊断报告作为我们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它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人体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组织结构及细胞核的变化,同时可结合免疫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维度的信息,来判断病变的良恶性。此外,病理诊断能够明确肿瘤的分化程度、分级以及病理分期,为患者预后评估、制定治疗计划及选择用药方案提供至关重要的依据。
病理标本的固定
手术切下来的“肉肉”,要第一时间放入专用的固定液中,送至病理科,固定时间根据标本的大小、标本固定液的弥散速度要求不同:
1. 一般小标本固定时间约为4-6小时;
2. 而大标本需要切开至少固定18-24小时甚至更久。
固定是病理制片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它能够防止细菌的腐蚀和组织的自溶,是不可逆的,也是无法补救的,组织如果固定不好,后面所有的步骤都会受影响。
病理标本的取材
病理医生会对病理标本进行详尽的观察,并准确记录其形态、大小等关键信息,随后进行大体描述。之后,他们会精心挑选并切取典型病变部位,将其妥善放置于包埋盒中。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对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有着极高的要求,以确保取材的准确性和质量。
病理标本的脱水
取好的组织块核对无误后就会放入脱水机中进行脱水浸蜡处理。脱水,顾名思义,就是将组织细胞内的水置换出来,这个过程至少需要13个小时。
包埋、切片
脱水完成后,检验医生会将标本进行包埋处理。随后,蜡块需要经过大约半小时的冷冻,再进行修块以适应石蜡切片机的要求。使用石蜡切片机切片后,还需进行摊片、捞片和烤片等一系列步骤。这时,病理切片终于初具雏形。
染色封片
切好的片子俗称为“白片”,因为没有颜色,无法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就需要用HE(苏木素-伊红)染色。染色封片这一步骤共有20多道工序,耗时3-4小时。
出具诊断报告
病理医生接收到切片后,首先会进行“筛片”操作,随后仔细阅片。对于某些特殊病例,可能还需要进行脱钙、重新切片、深切或补充取材等步骤,这些都会额外增加处理时间。
为确保诊断的准确无误,避免误诊和漏诊,病理医师在完成初步阅片诊断后,还需由另一位医师进行复核,之后方可签发正式的病理诊断报告。遇到复杂或疑难病例,科室会组织集体讨论或寻求会诊,以进一步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即便报告已经发出,病理科的工作并未就此结束,他们还需将已报告的切片、蜡块及申请单整理归档,有序保存,以备后续参考或复核之需。
在病理领域也存在急诊情况,即术中冰冻切片检查,这是一种在手术中快速进行病理诊断的方法。病理医生需在接收到手术标本后的30分钟内做出初步诊断,目的在为医生决定接下来的手术方案及后续治疗提供关键依据和指导。临床团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采用这种检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