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最为特殊的区域之一,这里收治的大多是病情危重、需要密切监测和生命支持的患者。当亲人因突发疾病、严重创伤或术后监护等原因被送入ICU时,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家属往往会陷入手足无措的境地。
其实,ICU患者的家属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需要在物质、经济和情感上给予患者支持,还要保护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尤其是老年家属,更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今天,中小西就带来一份做好ICU家属的科普指南,希望能为家属们提供一些帮助。
01
ICU的规则与环境
ICU是一个半封闭式区域,配备了24小时生命支持设备和专业精良的医护团队,因此不需要家属陪护。以我院为例,ICU的探视时间为每天15:00-15:30,每次仅限1人轮换进入,探视时长为30分钟。若遇特殊情况,请务必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探视时,患者可能处于镇静状态,插着气管插管,或连接着多根导管,这些都是治疗的需要。家属可以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从而减少因视觉冲击带来的心理压力。
02
对患者的心理支持技巧
探视时,家属可以轻握患者的手部(避开输液部位),研究显示,触觉刺激能够降低危重患者的谵妄发生率。家属还可以录制家庭成员的鼓励语音,经护士审核后循环播放。同时,家属应避免说“加油挺住”等可能增加患者心理负担的话语,改为“我们都在等你回家”。如果患者意识清醒但无法言语,可以准备写字板,或者与患者约定眨眼信号(眨一次表示“是”,眨两次表示“否”)。
03
与医疗团队建立有效沟通
ICU会在固定时段,一般为探视结束后,由主治医生向家属说明病情,这是获取核心信息的最佳时机。家属应推选1名逻辑清晰、情绪稳定的成员作为主要对接人,避免多位家属反复询问同一问题。此外,家属可以提前写下疑问,例如“目前最危及生命的问题是什么?”“下一步治疗方案是什么?”等问题,以确保沟通的效率。
与医护人员沟通时,家属不必过于紧张,不必担心自己不能理解专业词汇的问题。医护人员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专业词汇。例如,“呼吸机辅助”并不意味着患者完全无法自主呼吸,而是为了减少身体的耗能;“多器官衰竭”也不等于所有器官都停止工作,家属需要具体了解哪些器官受损以及恢复的可能性。
04
家属的自我照护策略
家属可以确定相对固定的人员负责后勤保障和医患信息沟通,避免所有人长时间聚集在医院,导致身心疲惫。家属也要保障充足的睡眠,研究表明,连续48小时不睡眠的人,其决策能力会接近醉酒状态。
家属还要警惕自身出现心理危机的信号,并注意自我调节。当出现持续心悸、莫名流泪、记忆混乱等症状时,这可能是家属已经进入急性应激状态的信号。此时,家属可以尝试5-4-3-2-1grounding技巧,例如:说出5种看到的东西、4种触摸到的东西、3种听到的声音、2种闻到的东西,1种品尝的东西,也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帮助。
05
住院相关费用沟通
ICU的报销比例和普通病房大体一致,住院费用和患者病情相关,家属可以及时与医护人员及时做好沟通,也可登录我院公众号平台上查阅住院费用。另外,也需要及时和医务人员沟通医保种类,检查医保的报销范围,复印好相关证件,医保报销备查。
关注住院费用,对于无特殊需求的患者,我院ICU会在每周二、五告知家属费用情况。
06
为出院或转科做好准备
家属应提前做好过渡期规划,接受病情的不确定性。家属可以提前改造家居环境,例如准备气垫床、安装厕所扶手等,或者联系普通科室安排转科治疗。即使患者转入普通病房,家属仍需警惕感染风险。
在ICU门外等待的日夜,家属的每个决定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请记住:照顾好自己并不是自私,而是为了保持良好的精力,以清醒的头脑做出最佳选择;接受无力改变的现实并不是放弃,而是对医学局限性的尊重。生命的韧性往往超乎想象,而那些共同经历的艰难时刻,终将成为家族记忆中关于爱与勇气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