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急救电话:028 - 63160059
南区
北区
您现在的位置: > 科室介绍 > 科室宣教 > 正文

老年高血压病之十问十答---基础篇(八)

来源:0 点击:2606日期:[ 2015/5/20 ]
1、正常人为什么要限盐?
     高盐膳食是引起原发性高血压的三大危险因素之一。即高盐摄入时,人群的平均血压随年龄的增长幅度均会明显增高。国外资料大多显示:若饮食中钠盐摄入量超过4克/天,高血压及其心血管系统并发症较常见,相反低于此水平,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减低。钠盐摄入量每增加4克/天,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3mmHg和1.5mmHg。我国14组人群研究表明:人群膳食中如平均6天钠盐摄入量增加2克,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和1.2mmHg。因此,限制食盐摄入不仅被列为原发性高血压预防的重要项目,而且也是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辅助措施。
2、正常人每天应摄盐多少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食盐摄入量每日应少于6克。除食盐外,其他含钠食物亦应引起注意:发酵面食如主食馒头在制作过程中,要加入碳酸氢钠,500克馒头中则含有4克钠,所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最好以未或不发酵的面作主食。含钠高的食物有皮蛋、红肠、豆腐脑、香干、豆干等,含钠高的蔬菜有萝卜、茼蒿、菠菜等。
   由于钾能将体内多余的钠置换出去,所以应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如土豆、南瓜、杏干、葡萄干、香蕉、哈密瓜、海带、烤红薯等。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人摄盐过多都会患原发性高血压。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个体,对摄盐后的血压反应敏感性不一,有人敏感、有人不敏感、甚至桔抗。原发性高血压中约1/2以上的患者,属盐敏感型。这可能与其个体内存在盐敏感基因有关。
3、高盐饮食为什么会引起高血压
    食盐的组成是氯化钠,钠离于和氯离子都存在于细胞外液中,钾离子存在于细胞内液中,正常情况下维持平衡。当钠和氯离子增多时,由于渗透压的改变,引起细胞外液增多,使钠和水潴留,细胞间液和血容量增加,同时回心血量、心室充盈量和输出量均增加,可使血压升高。
    细胞外液中钠离子增多,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梯度加大,则细胞内钠离子也增多,随之出现细胞肿胀,小动脉壁平滑肌细胞肿胀后,一方面可使管腔狭窄,外周阻力加大;另一方面使小动脉壁对血液中的缩血管物质(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反应性增加,引起小动脉痉挛,使全身各处细小动脉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许多盐与高血压的关系资料均表明,盐的摄入量或尿钠离子排泄量(间接反应钠的摄人量)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即人群摄人食盐量越多,血压水平越高。我国研究情况也显示,北方人食盐的摄人量多于南方人,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呈北高南低趋势。
4、是否吃盐多的人都会得高血压
     答案是否定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群中约有20%的人吃盐多了会得高血压,这部分人医学上称为盐敏感者,这些人有大多有遗传基础。而大部分(80%左右)正常人吃饭稍咸一些并不会患高血压。但目前在人群中还无法区分盐敏感者及不敏感者,所以,从预防高血压的角度来说,注意适当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有利于防止高血压病的发生。
    对于已经发生高血压的患者,限盐也是有益的。实践证明,在高血压的早期或轻型高血压患者,单纯限盐即可能使血压恢复正常。而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限制盐的摄入量,不仅可提高其他降压药物的疗效,还可使降压药物的剂量减少,这样可大大的减少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和药品费用。所以,不管是从预防高血压的角度,还是治疗高血压患者,限盐都是有益的。
5、蛋白质与高血压的有何关系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从每个细胞的组成到人体的构造,从生长发育到受损组织的修复,从新陈代谢到酶、免疫机制及激素的构成,从保持人的生命力到推迟衰老、延年益寿都离不开蛋白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蛋白质的摄入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多摄入优质蛋白质高血压的发病率下降,即使高钠饮食,只要摄入高质量动物蛋白,血压也不升高。日本近年来脑血管病死亡率明显下降,据认为这与日本人膳食中肉、蛋、奶等动物蛋白增高有关。一些沿海地区渔民长期海上作业,精神高度紧张,睡眠时间少,吸烟饮酒普遍量大,盐的摄入量也高,虽然存在许多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可是渔民的高血压患病率都比较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较低,专家们认为与膳食中蛋白质摄入多以及不饱和脂肪酸高有关。
    优质动物蛋白质预防高血压的机理,可能是通过促进钠的排泄,保护血管壁,或通过氨基酸参与血压的调节(如影响神经递质或交感神经兴奋性)而发挥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味强调素食来预防高血压是不可取的。我们在饮食中应适当地选择动物蛋白,如鸡、鸭、鱼、牛奶等,尤其是优质鱼是不可少的。
    蛋白质对预防高血压有一定作用,但是从蛋白质的代谢来看,作为升压因子的可能性并不能完全排除,因为在蛋白质的分解过程中,可以产生一些具有升压作用的胺类,如酶胺色胺、苯乙胺等,这些物质在肾功能正常时能进一步氧化成醛,由肾脏排出体外。但若肾功能不全或肾脏缺氧时,可导致胺的蓄积,完全有可能显示升压作用。另外,人体的三大营养要素,蛋白质、脂肪和糖在体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蛋白质摄入过多,热量过高,久而久之,也可造成肥胖、血管硬化,也会造成血压升高,因此,人们应适当摄取蛋白质。
6、钙与高血压有何关系
    近年来,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饮食中钙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病率、血压水平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人体钙摄入量越多,其发生高血压病的危险性、血压水平就越低。那些高钙饮食人群高血压病的死亡率就明显地低于缺钙人群。这种现象颇为振奋人心。于是有人提出“补钙降血压”的概念,那么,补钙为何能降低血压呢?
    目前认为,可能由钙的膜稳定作用机制所致钙结合在细胞膜上可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提高兴奋阀,使血管平滑肌松弛。钙自身可阻断钙通道,使细胞外的钙离子不能进人细胞内。高钙可对抗高钠所致的尿钾排泄增加,而钾离子对稳定细胞膜起重要作用。维持足够的高钙摄人,可抵抗高钠的有害作用。有学者认为,40%的血压升高与甲状旁腺有关。甲状旁腺可产生一种耐高热的多肽物质,这是引起高血压的罪魁祸首,称为“致高血压因子”。“致高血压因子”的产生受低钙饮食刺激,而高钙饮食对抑制其产生。
    由于近十年来研究证实,膳食中钙不足可促使血压升高,因此,及早注意饮食中钙的供应和吸收,对高血压防治是有益的。
7、哪些药物会引起高血压
    可以引起血压升高的药物主要有一些几类:
(1)、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甲基或丙基睾丸素等。这些药物可引起水钠潴留,导致循环血量增加,而发生高血压。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则能兴奋神经系统,引起血压升高。
(2)、非甾体消炎药物:如消炎痛、炎痛喜康、保泰松等,除了引起水钠潴留外,还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血管趋向收缩而致高血压。
(3)、口服避孕药:通过增进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可使血管收缩,并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而造成高血压。
(4)、甘草及其制剂:目前这类制剂常用的有强力宁、甘利欣、美能等。甘草内所含的甘草甜素可进一步水解为甘草次酸,甘草次酸在化学结构上类似皮质酮可产生醛固酮样作用,导致水钠潴留,同时增加钾的排出,它还能使健康人血中的游离氢化可的松作用增强8倍。长期大量使用这类药物可出现血压升高,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5)、免疫抑制剂。部分使用环孢菌素、左旋咪唑等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可在用药数周后出现血压升高。国内外研究报道,肝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者高血压发病率高达50%以上,停药后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免疫抑制剂促进水钠潴留及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关。环保菌素A可抑制肾小动脉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的合成,刺激内皮素(ET)释放增加而引起血压升高。
(4)、其他能引起高血压的药物,还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利他林、多虑平、麻黄素及中药麻黄等。另外,某些降压药也可引起高血压,如常用的甲基多巴、胍乙啶等,当静脉注射时就有引起高血压的可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服用降压药物优降宁时,如果进食含有酪胺的食物,如干酪、动物肝脏、巧克力、牛奶、红葡萄等,血压不但不降,反而会大大升高,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脑出血;而突然停用某些降压药物,如心得安、氯压定、甲基多巴等,也可引起同样严重后果。
    因此,在服用这些药物时,应经常测血压。一是发现血压有升高趋向,应根据情况减量或停药,或加用其他降压药。服优降宁时应忌服含酪胺食物;对于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已正常的高血压病人,可逐渐减量,切忌骤然停服降压药,以免产生严重后果。
8、缺乏运动与高血压有何关系
    有关研究资料已证实,体力活动或运动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很密切。缺乏运动是导致身体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患高血压和心脏病的重要因素。据研究,久坐少运动和身体欠佳的正常血压个体比更加活跃的和健康的同龄对照组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了20%~50%。排除了年龄、性别、工作、体重指数等因素的影响,显示血压与休闲时间坚持有氧体育运动的负相关关系依然存在。而对一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组近20年的回顾性调查结果则表明,高血压组平日总的体力活动量明显偏少、缺乏体育运动和其他健身活动。缺乏经常性、有规律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的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低下,体力耐受性较差。对于初始健康的人群来说,体力耐受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癌症和总死亡率呈负相关。也就是说,体力耐受性越差,总死亡率就越高。而有规律地进行至少中等水平体格强度的需氧运动,对预防和防治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非常有益。
9、体重与高血压有何关系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一般用体重指数(BMI)作为与体重相关的人体测量指标。关于体重与高血压的关系,以下结论是十分肯定的:①、不论儿童还是成人,体重或体重指数与血压水平均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②、在以人群为基础的前瞻性研究中,BMI始终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③、当控制了年龄、性别、基线血压值、心率、吸烟、饮酒和地区等变量后,BMI每上升1个单位(kg/m2),确诊高血压发病的相对危险(RR)就增加10%;④、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效地控制体重后,血压水平随年龄上升的幅度减小,其上升趋势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体重本身又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进食高热量食物,体力活动过少都是体重增加的因素,但通过控制上述因素,其体重也是能得到控制和改变的。
至于体重增加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有人认为是肥胖者往往伴有高胰岛素血症,从而导致钠潴留。此外,进食热量过多、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激活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导致血压升高。减轻体重有利于降低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水平,降低RAS活力,有利于降低血压。
因此,必须提倡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防止饮食中摄入的总热量超过机体的消耗能量,否则将导致肥胖而发生高血压。
10、什么叫体重指数,什么是正常体重、肥胖和超重
    体重指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kg)除以身高米数平方(m2)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衡量体重正常、超重及肥胖的标准是:
(1)、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为:
成年人正常体重指数为l8.5-24.9,超重≥25.0,肥胖≥30.0。
(2)、世界卫生组织(WHO)2002年为亚洲人群制定的标准是:
成年人正常体重指数为18.5-23.0,超重≥23.0。
(3)、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
成年人正常体重指数为19-24,超重≥24,肥胖≥28.0。
有下述情况不宜用体重指数来衡量超重与肥胖与否:
    生长期儿童、肌肉发达者、孕妇、不易准确测量身高者。患有水肿、腹水等疾病时。
(4)、1-12岁儿童的标准体重可用下述公式表示:
儿童标准体重(公斤)=实足年龄×2十8,上、下浮动10%,均为正常。
                                                 2015.4.16

出处:摘自内三科主任医师熊晓玲著作《高血压病的中西医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