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急救电话:028 - 63160059
南区
北区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 正文

深秋时节   小心感冒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2531日期:[ 2016/9/14 ]
    “秋冻”是民间流传已久的一种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但要注意因时制宜,因人而异。

  初秋,尚有夏天的“余火”,暑热未消,气温仍高,甚至“秋老虎”肆虐,显然“冻冻”无妨,无须急忙加衣。此时不但谈不上“秋冻”,而且也没有必要去“冻”。如果说“冻”,也只能是指注意降温,以消除炎夏残存的暑气,降低体热。

   仲秋时节,气温开始逐渐下降,虽有些凉意,却不甚寒冷,秋高气爽,景致宜人,这时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尤其是青壮年,穿衣要有所控制。如捂得太厚,会导致身体出热汗,并伤阴耗气,有违于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法则,应该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适应暑往寒来的气候变化,应多做各种体育锻炼,为寒冬打好基础。

进入晚秋,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增加,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特别是秋冬交接之时,常有强冷空气侵袭,气温骤降。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中枢神经功能尚不健全,体温调节能力较差,遇到寒冷刺激,若不注意防护,身体很快会出现一些反应。老年人体质虚弱,阴阳俱衰,全身抵抗力下降,御寒能力减弱,受寒后往往不能像青壮年人那样有效地进行自我保护。所以,小儿及老年人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只会适得其反,有损其健康身体。

深秋时节受到寒冷刺激后,不仅容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旧病复发,甚至还会使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等。因此,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不但不能“冻”,反而应该及时添衣,注意保暖,尤其要加强腹、背和双足等部位的防寒保护。此时适当的“秋捂”,对健康会大有裨益。

到了深秋,感冒又成为人们口中的“流行语”。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乏力、高烧……,其实,感冒也会分几种,其症状与感冒相似,且常常难辩证。

季节性流感,虽然都叫感冒,但流感和普通感冒从症状和传染性上却表现不同。普通感冒症状较轻,流感症状重;普通感冒传染性低,而流感传染性强。普通感冒主要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鼻咽部症状;而流感鼻咽部症状轻,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等。普通感冒一周痊愈,而流感病程可能会更长。

过敏性鼻炎,患者一般都会出现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类似感冒状,并伴有轻度发热,乏力头痛,但对抗病毒药或清热解毒的中药却有“抗性”。和感冒相比,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部症状更严重,流清鼻涕,鼻痒程度重,持续时间长。

大叶性肺炎,主要由肺炎链球菌引起,会出现高烧、咳嗽、打寒战等类似感冒症状。大叶性肺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患者都会发热,并且在进行X光检查时,肺部可见明显的实质性变化。受寒、疲劳、醉酒、淋雨引起的感冒,都可能诱发大叶性肺炎。预防大叶性肺炎应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加强耐寒锻炼;避免淋雨、受寒、醉酒、过劳等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肝炎、糖尿病和口腔疾病等。

 

信息员:陈君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