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酒会不会“走”?
又到一年新春佳节,家人团聚和亲朋聚会时,喜欢饮酒的亲们总要喝上几杯以示庆祝,可是如果恰逢身体不适正在服中药(包括中成药),那这杯中之物还能不能喝,我们就要好好探讨一番了。
中医如何认识“酒”
传统中医认为:酒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药物。它味辛、甘、苦,体湿,性热,有引药上行、振精神等功效。《本草纲目》记载:酒,天之美禄也,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遗兴;多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
单从药性而言,若需要用酒做药引,是可以饮用的,如体内血瘀或外伤后肿胀,用活血化瘀药物加上酒做药引,可提高药效,但是也只能在肝胃没有疾病的情况下可以短期少量服用,而且咱们的老祖宗推荐的酒一般是米酒、黄酒之类的低度粮食酒,而非现在的高纯度蒸馏白酒;而对于酒精过敏、湿热体质者,或在治疗湿热、阴虚火旺等疾病时,为避免加重湿热、影响药效,产生不良反应,是不宜饮酒的。
此外,虽然一部分中草药都可以加工成药酒,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中药是不能与酒同用的,尤其是本身就具有一定毒性的中药材,酒作为一种有机溶剂,可以大大增加有毒成分的溶解和吸收,加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附子、川乌、草乌、马钱子、雪上一支蒿等。
总体而言,酒精进入人体之后,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解毒。而绝大多数的中药也要在肝脏进行代谢,再进入全身的循环。服药期间饮酒,会导致肝脏内药酶数量、种类和活性的改变,从而诱发药物代谢发生变化,轻则影响治疗效果。严重的也会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体内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即使是看似安全的中药(包括中成药)在服用期间最好要听从专业医师的指导,尽量避免饮酒,以免适得其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