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有很多疼痛,
痛,总是让人不爽,
不少疼痛闻者伤心、见者流泪、痛者遭罪……
其中有一种疼痛尤其折磨人——癌痛!
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报告显示,初诊肿瘤患者的疼痛发病率在25%左右,晚期患者疼痛发生率高达60%-80%。其中,70%的肿瘤患者因未得到有效镇痛而饱受困扰,甚者提前结束生命。国家癌症中心提出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治疗肿瘤(“减瘤”)与治疗癌痛(“减痛”)同样重要。
今天,中小西就给大家科普一下癌痛的治疗。
一、癌痛治疗的原则
(1) 首选口服给药
药物治疗中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首选给药途径,同时,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他给药途径,包括静脉、皮下、直肠和透皮贴给药等等。
(2) 按阶梯服药
是指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选择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
轻度疼痛:选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中度疼痛: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或可待因等;
重度疼痛:首选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等。
(3) 按时服药
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物。不能“痛了就吃,不痛就不吃”。
(4)个体化给药
按照病情和癌痛缓解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不要害怕药物会成瘾,而不用或少用。
(5)注意具体细节
注意观察疼痛缓解程度和机体反应情况。
二、非药物治疗
三、癌痛的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疼痛是因各种原因引起身体某些部位的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产生的,其核心是气血运行障碍,即“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人身经脉流通,气血运行上下内外,若病邪相加,气行不畅,血运不调,气血不通,则出现疼痛。
(一) 中药汤剂
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分虚实,“不荣则痛”则补之,“不通则痛”则通之。
血瘀者
表现为局部(胸胁、腹部)胀痛时轻时重、常常叹气、情绪不佳,局部肿块、部位固定、疼痛拒按、夜间加重等。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可使用复元活血汤,该方由柴胡、黄苓、半夏、赤芍药、川芎、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茜草组成,具有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等症状。
寒证者
表现为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诞、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觥白、舌淡、苔白而润等。可使用阳和汤合芍药甘草汤,该方由熟地黄 、麻黄 、鹿角胶 、炒白芥子、 肉桂 、生甘草、 炮姜炭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除以上之外,气逆证选用柴胡疏肝散合四逆散加减;痰湿证选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并喜用芳香之品;热毒证选用黄连解毒汤;癌毒证常用越鞠丸加减,配合西黄丸;虚证则分气、血、阴、阳,选用黄芪建中汤、补阳还五汤、当归补血汤合四物汤、引火汤、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等。
中药汤剂治疗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辩证施治,切不可盲目服药。
(二) 中医外治法
中药外敷
琥珀止痛膏:
主要成分为山柰、马钱子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痰、消肿散结、通络止痛。用于痰瘀互结引起的肿瘤疼痛、神经性疼痛等。
复方蟾酥膏:
主要成分是蟾酥、生川乌、两面针、七叶一枝花等。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肺、肝、胃等多种癌症引起的疼痛。
对于癌痛患者,不可以自行使用,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对症使用,贴膏后如皮肤发痒或出现小水泡,应暂停使用。
针刺、艾灸
中医手段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应用方便。穴位注射可选取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内关、阿是穴等。
四、做好癌痛监测
患者做好疼痛日记的记录。疼痛日记主要记录患者的疼痛及其对日常活动的影响和镇痛措施的落实,可为个体化的疼痛管理提供参考信息。
日记中记录以下信息:
使用的药物和疼痛控制方法
疼痛的感觉及部位
疼痛加重因素
疼痛缓解的办法
疼痛对日常活动的影响
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日记记录频次可根据疼痛控制效果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