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急救电话:028 - 63160059
南区
北区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 正文

世界睡眠日科普系列(二)丨你的睡眠还好吗?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540日期:[ 2024/3/21 ]


“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

“一晚要醒很多次,醒来之后睡不着”

“别人睡醒精神百倍,自己醒来身心疲惫”

是不是和屏幕前的你一模一样?

“再玩一会就睡觉”

“再聊一会就睡觉”

“再打一局游戏就睡觉”

“再刷几个短视频就睡觉”

人一生中大约30%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有27%的人存在失眠障碍。我国失眠的发生率高达38.2%,其中,青年群体为82.3%,中年群体为84.3%,患有或曾经患有不同程度失眠障碍的患者现已超过3亿人。


什么是失眠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中医学中称为“不寐”、“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其主要表现为睡眠节律紊乱,睡眠的时间过短,睡眠质量不高,以及睡眠满意度低,常伴有肢体症状如疲倦、乏力、头昏、精神欠佳、食欲不振、腰酸、自汗、胃脘胀满、健忘、精力不够以及抑郁、人际关系不佳等。

失眠的主要临床表现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主要临床表现有:

(1)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超过30min;

(2)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

(3)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

(4)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少于6h;

(5)日间功能障碍:次日晨起感到头昏、疲劳、精神不振、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精力、兴奋性降低、乏力等。

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

(1)心理压力及焦虑

(2)抑郁症及情绪障碍

(3)滥用药物及兴奋物质

(4)睡眠环境因素

(5)慢性疾病及疼痛

(6)年龄因素

长期失眠的主要危害

长期失眠会引起躯体及精神上的多种不良影响,常表现在清醒状态下出现疲劳乏力、周身不适、专注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易激怒或情绪低落。通常会出现日间思睡,对睡眠的需求或渴望增加的情况,但在白天小睡时往往难以睡着,少数人会有无意识地打盹。长期失眠得不到有效控制,严重者会出现免疫功能下降、躯体过早衰老、脑功能衰退、胃肠功能紊乱、老年痴呆等问题。


每天到底需要睡多长时间

很多人在网上或者听说过“每天最佳睡眠时间保持在8小时最好”,然后因为自己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而感到苦恼、焦虑,反而睡眠越来越差。那么,每天应该睡多久才是最好的呢?答案是因人而异,每个人对于睡眠的需求都有个体差异,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生理状态下,所需要睡眠时间也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青少年(14-17岁)所需睡眠时间是7-11小时,青年(18-25岁)所需睡眠时间是6-11小时,中年(26-64岁)所需睡眠时间是6-10小时,老年(65岁及以上)所需睡眠时间5-9小时。

判断自己是否拥有良好的睡眠,最简单的方法是看早上起来的时候身体及精神的感觉,只要醒后精力充沛,能够维持工作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即可,不要背上“我需要睡几小时才够”的思想负担。

中医调护睡眠方法

一、情志调护

关键在于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定。可以通过习字作画、垂钓怡情等方法进行心理调摄,缓解疲劳、平稳心情和心律,达到心身愉悦的目的。

二、起居调摄

生活起居应当注意,做到起居规律,睡眠充足,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①睡眠作息规律,春、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②中午11点-1点小睡,不超过30分钟;③睡前宜放松、忌激动、不宜过多的进行脑力及体力活动;④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如看电视、阅读等;⑤白天适量运动,睡前2h避免剧烈运动。

三、音乐调养

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传统五行调式的干预性音乐,心脾两虚证选宫调式土音乐、痰热内扰证选商调式金音乐、阴虚内热证选羽调式水音乐。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

参考音乐:《鸟投林》《秋湖月夜》《草原之夜》《渔樵晚唱》《昭君怨》等。

四、穴位保健

基础选穴:神门穴、内关穴、太阳穴

常用保健穴位:足三里、气海、大椎、关元、气海、神阙、命门、肾俞、三阴交、太溪、丰隆、水道、阴陵泉、阳陵泉、血海、合谷、太冲、膻中

点按法:用大拇指或中指顺时针轻轻揉按穴位,可以两侧穴位同时操作。每次按压操作5-10分钟,每日两次,10天1个疗程。

艾灸法:雀啄灸法-点燃艾条后对准穴位,距离皮肤约两厘米,以皮肤感到温热舒适能耐受为度,每次10-15分钟,隔日一次,10天为1疗程。

五、药食调理

根据不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调理,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既病防复。常用中药如下:逍遥散加减、归脾汤加减、养心汤或知柏地黄丸加减、天王补心汤加减。


六、推拿导引

推拿是中医的手法治疗,按照人体的经络或穴位进行手法治疗以后,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作用。

取穴:印堂、神庭、晴明、攒竹、太阳、角孙、风池、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等。

手法:一指禅推、揉、抹、按、扫散、拿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