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突然出现天旋地转、呕吐、眼前物体晃动的时候,总是先入为主的认为自己患上了“美尼尔”。
但实际上,导致眩晕的原因有上百种。很多疾病都可能引起眩晕,其症状不同,发病原因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最常见的眩晕病症有三种:
耳石症
耳石是内耳中一个正常的平衡器官,进入冬季,感冒、咳嗽来袭,病毒侵犯前庭神经,可能造成耳石脱落,从而引起耳石症的发作。耳石症又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状为一动就晕,持续时间几秒到几十秒不等,极少超过一分钟;发作前有明显诱因,如低头转抬头,平卧转侧卧等刻板动作,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比如:向左转晕,向右不晕,在连续多次转动体位的过程中均是这种情况。
前庭性偏头痛
号称眩晕界的变色龙,因为它的症状太具有迷惑性,很难与其他眩晕区分,甚至可能跟其他眩晕的症状一模一样。但前庭性偏头痛除了一动就晕外,有其独有的症状:持续腹泻、恶心呕吐、怕光、怕声音。如果患者描述的症状是一晕就腹泻,伴随关灯、安静缓解,那不用怀疑了,这就是前庭性偏头痛。
美尼尔病
作为眩晕界的老大,它通常是不请自来。美尼尔的发作时间长且没有诱因,可能在聊天、散步、看电视等任何情况下发作,时常几十分钟到十几小时不等。美尼尔病的眩晕就像是自带BGM一样,眩晕的同时一定伴有耳鸣、耳胀耳闷(不一定有)、听力下降等症状,一般以单侧耳朵为主。
眩晕的病因
祖国医学中,眩晕始见于《内经》,称为“眩冒”。《严氏济生方·眩晕门》谓:“所谓眩晕者, 眼花屋转,起则眩倒是也” 。
1、与肝有关:《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2、上虚则眩:《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卫气》:“上虚则眩”。
3、下虚而眩:“无虚不能作眩”、“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
4、无痰不作眩:元代朱丹溪提出:“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
5、外邪致眩:《灵枢·大惑论》:“故邪中于项, 因逢其身之虚,…… 入于脑则脑转, 脑转则引目系急, 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
6、风火致眩:《素问病机原病式》:“风火皆属于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博,则为之旋转。
7、血瘀致眩:宋•杨仁斋:在《直指方》中首倡“瘀滞不行,皆能眩晕”
基本病理,虚者居多。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 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病位在头窍。
眩晕的防治
一、中药分证论治:
1.肝阳上亢(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头眼胀痛):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栀子,牛膝,杜仲,桑寄生,茯苓,夜交藤,益母草。
2.肝肾阴虚(腰酸胁痛,两眼干涩,眩晕,耳鸣,口干舌燥,潮热盗汗):桑椹子15克,黑大豆15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何首乌末,每日早晨服15克,开水冲服。
3.脾肾亏虚之眩晕(神疲乏力,纳呆,面色无华):黄芪30、白术15、陈皮12、升麻12、柴胡12、人参20、甘草6、当归15。
4.肾阳不足眩晕(腰膝酸冷,面色恍白,四肢冰冷,五更泄泻):鹿茸15克,酒煎,去渣. 入麝香少许服用。
5.痰浊上蒙(头重如裹,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陈皮,法夏,茯苓,白术,天麻,生姜,竹茹,藿香,苡仁,砂仁,郁金,石菖蒲。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6.血瘀风动(面色无华,爪甲不荣,失眠多梦,肢体麻木,肌肉搐动,皮肤瘙痒):熟地黄30,当归15,川芎12,白芍12,丹参15,天麻12
7.瘀血阻窍(头痛,心悸失眠,精神不振,面色晦暗):生地30克,钩藤10克,益母草30克,小蓟15克,白茅根30克,夏枯草10克,山栀10克,红花10克,地龙10克,草决明30克,浓煎成4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每日服二次。
二、针灸治疗
1.风池、太冲、侠溪、太溪、三阴交。适用两眼干涩,眩晕耳鸣,口干舌燥,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头眼胀者。
2. 百会、足三里、三阴交、心俞、脾俞、胃俞。适用于神疲乏力,纳呆,面色无华,心悸失眠者。
3. 头维、中脘、合谷、丰隆、解溪。适用于头重如裹,胸闷恶心,呕吐痰涎者。
4. 百会、风府、肾俞、悬钟、解溪。适用于腰膝酸冷,面色恍白,四肢冰冷,五更泄泻者。
5. 耳针:肾、神门、内耳、脑、枕。适用于头晕失眠,精神恍惚,下肢乏力,甚至癫痫者。
6. 头针:双侧晕听区、双侧感觉区。适用于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头眼胀痛者。
三、预防措施
1.坚持锻炼,太极拳、八段锦、气功等,能增强人体正气,预防和治疗眩晕都有良好作用。
2.保持愉悦心态,防止七情内伤。
3.劳逸结合,避免体力、脑力的过度劳累
4.戒烟酒,清淡饮食,切勿暴饮暴食、酗酒以及过咸伤肾之品。
5.反复发作的眩晕,要避免突然、强力的头部运动,以防跌倒。
6.眩晕一旦发作,一定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