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俗称发烧,它只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本身。人体发热,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的现象。特别是近几年来新冠病毒,上半年的流行性感冒,秋季以来多地爆发的儿童支原体肺炎感染,都大大增加了人体发热的风险,使我们对发热有了更亲身的感受。然而,你是否对其原因、预防与治疗有深入的了解呢?中小西将通过剖析人体发热的机制,为您揭开这一现象的神秘面纱。
人体发热的定义
一个健康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节,这种调节机制可以控制身体的温度,从而维持身体的温度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同时,体温调节中枢也会受周边环境温度的影响,当身体受到外界温度的刺激时,调节中枢发生变化,会引起身体温度的上升,使腋窝处的体温≥37.3℃就是所谓的发热。
一般来说,腋窝处的体温36—37.2℃是正常温度,被环境因素影响,体温在1℃以内波动都是正常现象,如个体差异、季节、气候变化等。通常情况下女性腋窝处的体温比男性稍微偏高;月经周期或者怀孕的阶段,妇女的体温也比其他阶段偏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动的增加、外界的变化以及个人的心理状态,人们的体温也会有规律的变化,例如,在正常的生理周期中,人的体温通常在早晨或者午夜之前较低等。
人体发热的原因
人体发热的原因通常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种。
感染性发热
引起感染性发热的主要原因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寄生虫、立克次体、螺旋体等侵入人体感染。
非感染性发热
① 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② 恶性肿瘤:各种肿瘤均可引起发热。
③ 各种变态反应,例如过敏、免疫紊乱和溶血反应引起的发热。
④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炎、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结缔组织疾病引起的发热。
⑤ 许多内分泌系统障碍,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肾脏损伤以及严重脱水等散热减少引起的发热。
⑥ 皮肤疾病会导致皮肤温度下降,从而引起发热,常见的疾病包括广泛性皮炎和鱼鳞癣。
⑦ 脑部疾病,如脑出血、脑震荡和脑挫伤,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热。癫痫持续时间较长也会导致发热,这是由于脑部产热过度所致。
⑧ 由于慢性心力衰竭,皮肤的散热能力会下降,从而导致的发热。
⑨ 血栓性疾病,例如心脏病、肺部疾病、肝脏疾病和肢体坏死,通常会导致体温升高。
⑩ 物理和化学损伤包括:高温、重大外科手术、出血、骨折、大范围烧伤以及严重药物中毒等。
人体发热的症状
人体发热的症状因疾病不同而异,但通常会伴随以下几种症状:畏寒、寒战、乏力、头痛、肌肉疼痛、皮肤苍白,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此外,高温还可能对人体器官造成伤害,如引发脱水、中暑等,甚至热射病死亡。
人体发热的预防措施
提高免疫力
为了提高免疫力,我们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受凉。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营养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以预防感染性发热。
流通空气
经常开窗通风,使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做好防护
为了确保安全,我们应该在重要的地方进行空气净化、保持卫生,并定时进行健康检查。在疫情爆发时,应该远离拥挤、污浊的环境,并佩带口罩以预防传播疾病。
避免着凉
衣着适当,不宜过多或过少,保持温度恒定。
做好手卫生
注意手卫生,勤洗手。七步洗手法使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清洁洗手。如果没有流动水,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等擦拭消毒双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因为病毒容易从口鼻眼而入。
预防接种
为了降低传染病的风险,应该及时进行预防接种。
防过敏
避免接触过敏原,以预防非感染性发热。
防脱水中暑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预防脱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以预防中暑。
人体发热是一种自然而又复杂的生理现象,它既可以给人带来健康的益处,也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严重的损害。在面对人体发热时,应根据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针对发热的原因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如果出现持续高烧或其他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被误解为发烧能增强免疫力,从而延误疾病的治疗,并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