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急救电话:028 - 63160059
南区
北区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 正文

中小西讲科普 | 带你正确吃盐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366日期:[ 2024/12/19 ]

盐者,古即“鹽”。“鹽”字是由“臣”、“人”、“卤”、“皿”组成的象形文字。它的来源颇多:江淮南北盐生于海;山西解州盐生于池;四川、云南盐生于井;戎盐生于土;光明盐或生于阶州山崖、或产于五原盐池。“信手拈来”、就地取材的便捷特点也是它自古以来颇受喜爱的原因之一。今天中小西就从中医的角度带大家一起来了解日常生活里这位不可或缺的调味品——“盐”!

性味归经

中医的性主要分为寒、热、温、凉,味主要分为酸、苦、甘、辛、咸。关于盐的性味多与其来源密切相关。无论是维持人体的基本需求,还是改善食物的风味,盐都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此外,还能辅助食物保鲜防腐,参与中药材的炮制,甚至有时直接起到治疗疾病的功用。

《别录》曰"味咸,。"

《本草蒙筌》曰"味咸,气。"

《纲目》曰"咸微辛,。"

可见,产地不同,其性有别。关于归经,《纲目》认为走肺、肾。《雷公炮制药性解》认为入肾、肺、肝三经。《本草经疏》认为入肾、心、胃、肺、大肠经。总之,咸味入肾经,无可厚非。

如何健康食盐

购买环节

推荐低钠富钾替代盐

低钠富钾盐主要是指用20%-40%的氯化钾替代氯化钠的替代盐,从而减少钠的食入。

如今市面超市里有多种食用盐,如何选择呢?首先盐的来源,从成分上并无明显差异,因此海盐、井盐或其他来源的盐都可以食用

购买时当考虑食品的安全性,建议选用国家或行业统一执行的标准:

GB:2721和GB/T:5461。

另:配料表中的亚铁氰化钾为抗凝结剂,只要一天食用量小于1.5mg(相当于30瓶盖的盐),可安心食用。如配料表中无抗凝结剂,盐会凝结成块,但不影响食用。

用法环节

推广家庭使用定量盐勺

食盐买好了,回家后又该如何制定称重自己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呢?

目前,许多地区都在推广家庭使用定量盐勺,帮助大家控制合理的盐摄入量。每日只需不超过矿泉水瓶盖一盖的盐量,即约5克

需要低盐饮食的患者

1、高血压病患者:

高血压病中医辨病属“眩晕病”,以肝阳上亢证型多见。《雷公炮制药性解》云“过食食盐日久,走血生热,肝久受藏血之热影响,可致肝经气火上逆”。意思是过食盐则肝经火旺,现代医学认为如食盐过多、血压的波动则变大。

2、糖尿病患者:

中医辨糖尿病病名为”消渴病”。《备急千金要方.消渴第一》曰:“消渴······其所慎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需戒酒、房室有度、少食盐,少进面食。

3、心脏病患者:

中医认知的心脏病,常见的包括心悸病、心衰病、胸痛病等。《灵枢·五味》曰:“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心病禁咸”。即提醒心脏病患者需低盐饮食,现代医学认为钠摄入过度,会导致水潴留,增加心脏负荷。

4、慢性肾病患者:

肾膀胱病证中水肿病、肾衰病勿过食盐。《本草新编 水》云:“食盐有益于肾水······然多食则过助火矣”。意思是咸味入肾经,滋养肾气,久则损伤肾阴。现代医学认为食盐过度会增加肾脏排泄的负担。

5、骨质疏松患者:

现代医学认为钠盐摄入过多则影响钙的吸收增加钙的排泄,从而加重骨质疏松。古代医学亦有记载,《素问·宣明五气》中提到:“咸入肾,咸走骨,骨病无多食咸”,《素问·五脏生成》所述:“多食咸,则骨痛而发落”。祖国医学也认为骨质疏松需要清淡饮食。

6、老年人与儿童:

老年人群,脏腑机能逐步衰退,而小儿至阴至阳之体,气血津液脏腑多发育尚未完全,如《素问 宝命全形论》“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素问 至真要大论》云“咸先入肾······久则增气,气增日久,夭而由之”。意思是过食食盐会伤人肾气、耗损津液。

7、孕妇及产妇:

现代医学提倡孕妇及产妇均需少食盐,减少自己及胎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同时也可促进宝贝的健康发育。《广嗣全诀》中体及”多食盐,子解颅”,意思是食盐吃的太多,孩子囟门难以闭合。《瑜伽师地论》说“乃由其母多习灰盐等味,若饮若食,令此胎藏发、毛稀鲜”,旨在表达饮食过咸,小儿难以轻松拥有“高颅顶”。

警惕“伪装者”

寻找“替身”

低钠饮食不仅需要控制食盐的量,还需要注意隐形的高钠食材。如:腌熏制品、海产品、味精和酱油。

建议可予食盐替代品来取而代之,从而减少钠盐摄入。

1、中药材类:蛤壳、虾皮等;

2、食材类:海带、紫菜等,少量使用可减少盐量使用;

3、其他香料:罗勒叶、蘑菇粉、辣椒粉以及柠檬汁等,它们在增加食物风味儿的同时还可减少食盐的摄入,两全其美。

不适宜低钠盐的患者

并不是所有人群都可食用低钠盐,以下三类人群不予推荐:

1、肾功能不全者,因其钾离子的排泄障碍故不能食用。

2、口服某些类型的降压药物(**普利、**沙坦)人群,因服药后钾离子的排泄减少,相应增加了高血钾风险。

3、出汗过多的人群,因失钠明显增加,故不推荐。

现代医学专家发现尿钠排泄每增加1克,血压增加2.11/0.78mmHg。因此建议长期低盐饮食,即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2g(相当于氯化钠5g)。中医古代医家认为养生均讲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过犹、不及均可致阴阳失调,百病乃生。

总之,不食盐或过食盐均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