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指的是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导致无法运输足够的氧气至身体的各个组织,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在临床上,医生们常常通过血红蛋白(Hb或HGB)浓度、红细胞计数(RBC)以及红细胞比容(HCT)等指标来诊断贫血,其中血红蛋白浓度是最为常用的指标。
贫血的类型
按照发病机制,贫血可以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以及失血性贫血。
按照贫血的进展速度,可以分为急性贫血和慢性贫血。
按照红细胞的形态,可以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以及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按照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
分级 |
血红蛋白含量(g/L) |
临床表现 |
轻度 |
91-120 |
症状轻微 |
中度 |
61-90 |
轻体力劳动后,感心跳加速,呼吸不畅 |
重度 |
31-60 |
卧床休息时,亦感心跳加速,呼吸不畅 |
极 重度 |
≤30 |
心脏扩大,伴发心功能不全 |
按照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可以分为增生性贫血和增生不良性贫血。
贫血的症状
贫血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黏膜苍白,如指甲、口唇、睑结膜等部位呈现出苍白无血色的状态。此外,还可能出现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心悸气短、月经量增多、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症状。
容易贫血的人群
容易贫血的人群 |
原因分析 |
女性 |
女性在生理期、孕期和哺乳期时,由于经血流失、胎儿对铁的需求增加等原因,容易导致贫血,尤其是缺铁性贫血。 |
儿童 |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对铁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如果铁元素摄入不足,很容易导致贫血。 |
老年人 |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包括造血功能和铁元素的吸收能力。这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贫血,尤其是那些饮食不规律或营养不良的老年人。 |
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 |
如慢性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后等疾病的患者,由于胃酸和内因子分泌不足,影响铁和维生素B12的吸收,容易导致贫血。 |
长期接受血透治疗或化疗的患者 |
这些治疗方法会影响身体正常的红细胞生成过程,从而增加贫血的风险。 |
素食 主义者 |
如果素食主义者不注重食物的搭配和营养素的补充,容易导致铁元素摄入不足,从而引发贫血。 |
患有慢性病的患者
|
如肾病、癌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因疾病本身或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作用,可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或破坏增加,进而引发贫血。 |
慢性 失血者 |
如月经过多、痔疮出血等,长期失血会导致铁丢失过多,引起贫血。 |
过度减肥人群 |
特别是减肥的女性,不按时吃饭,营养物质摄入的不足,也会导致贫血。 |
早产儿 |
早产的婴儿营养吸收不够或者是母乳中所含的营养不够,也容易发生贫血。 |
其它 |
长时间接触化学毒素物质的人、手术大出血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以及长期用药不合理的人群也容易出现贫血问题。 |
血常规检查可以很容易地确定是否存在贫血。如果发现贫血,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病因。
贫血的危害
如果出现贫血后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对年轻人来说可能会导致体力不足,影响正常工作;对孕妇来说可能会影响孕期健康;对老年人来说可能会发生晕厥、跌倒后骨折等危险情况。长期贫血还可能影响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等器官的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易感染。
如何治疗贫血
轻度贫血治疗方案
1.饮食治疗: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菠菜等。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如柑橘类水果、草莓等,以促进铁的吸收。保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其他必需营养素。
2.补充营养素: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等。如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应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3.生活方式改善:保持规律作息,确保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
4.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可能导致贫血的原发病,如慢性失血、胃肠道疾病等。
中度贫血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根据贫血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必要时,可使用红细胞生成素等造血生长因子。
2.输血治疗:如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可考虑输血治疗。
3.手术治疗:如贫血由特定疾病(如胃肠道肿瘤、子宫肌瘤)引起,且药物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4.综合调理:结合饮食调整,增加营养摄入。保持良好心态,进行心理调节。避免剧烈运动,但可适当进行轻度至中度运动。
重度贫血治疗方案
1.紧急处理:如患者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或至医院进行输血或吸氧等紧急处理。
2.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大剂量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药物进行治疗。使用红细胞生成素等造血生长因子,以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红细胞。
3.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等。
4.手术治疗:如贫血由先天性疾病引起,可考虑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手术治疗。
5.营养与休息:加强营养支持,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