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急救电话:028-63160059
南区
北区
您现在的位置: > 科室介绍 > 科室宣教

消化性溃疡

来源:0 点击:2937日期:[ 2013/4/7 10:47:24 ]
消化性溃疡(胃疡)
 
  中医:多因情志郁怒,饮食不节,或因外邪侵扰,药物刺激等,使脾胃失健,胃络受损而出现溃疡。以经常性胃脘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疡类疾病。
   西医:胃或十二指肠粘膜的局限性组织缺损,表浅者为糜烂;深达肌层者为溃疡。组织缺损系由胃酸、胃蛋白酶自我消化所致,故称消化性溃疡。近年发现其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关系密切,故对Hp(+)者又称Hp相关性溃疡。消化性溃疡主要在指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分为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因溃疡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称消化性溃疡。
并发症
    (1)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以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较为常见。
    (2)穿孔:急性穿孔变现为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如刀割样,可迅速遍及全腹,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服用抑酸剂不能缓解,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腹检可见板状腹,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部分病人出现休克,须立即抢救。
    (3)幽门梗阻:表现为上腹持续性胀痛,嗳气,反酸,且餐后加重,呕吐大量呈酸腐味的宿食,呕吐后腹部症状减轻,应配合医生处理。
(4)癌变:对45岁以上,有长期GU病史,溃疡顽固不愈者,大便隐血实验持续阳性者要提高警惕,协助胃镜检查,嘱病人定期复查。
【中西结合辨证施护】
    1、肝胃不和证
    (1)主症:
  胃脘胀痛,窜及两肋,喜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施护:
   ①加强情志护理,树立战胜疾病信心,调情志,避烦恼,忌忧郁,心境平和,保持心情舒畅。
   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食用金桔,柑橘等具有疏肝理气,和胃行气的食物,忌食生冷,酒,姜,葱,蒜,辣椒等刺激之品。
   ③中药温服,宜饭后2小时服用。
   ④肝气亢盛多偏于热,病室宜洁静,室温偏温凉。
   2、肝胃郁热
   (1)主症:
   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体胖有齿痕,苔黄白相间或苔薄腻,脉弦数或脉弦。
   (2)施护:
   ①应食能中和或抑制胃酸分泌的食品,忌食酸性,甜性和黏性食物。
   ②止酸药宜饭前服。
   ③胃脘痛时常拒食,不必勉强之,待痛之后再渐进食。
   ④中药温凉服用‘
   3、 脾胃虚寒证
   (1)主症:
   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病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质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2)施护:
   ①饮食宜温,忌食生冷瓜果,可饮生姜红糖茶或姜韭牛奶羹(韭菜,生姜,牛奶)做菜时调料
   可适当多加生姜,胡椒等辛温调味品。
   ②中药宜热服。
   ③遵医嘱热敷或药熨胃脘部,或艾灸中脘,足三里穴,或中药膏贴。丁桂散:丁香15g,肉桂15g
   吴茱萸3g,小茴香10g,芝研细末,外敷中脘穴,以纱布围固,每日更换一次,治疗虚寒性胃病。
   4、脾胃气虚证
   (1)主症:
   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怠倦,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脉缓弱。
   (2)施护:
   ①宜食益气健脾食物,如山药,红枣,瘦肉等,忌食油腻、生冷、硬固、壅滞气机之品。
   ②便溏者应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便后软纸擦拭,温水洗净,肛周皮肤发红者外擦紫草油。
   ③中药温服,浓煎少量服用,艾灸足三里,关元,中脘穴,指导病人适当锻炼。
   5、胃阴不足
   (1)主症:
   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
  便干燥,脉细数,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苔。
   (2)施护:
   ①可适当多吃水果,梨汁,蔗汁,也可用石斛,麦冬煎汤代茶饮,可适当进食莲子肉,山药,白
   扁豆等。忌食酒,辣椒等辛温生火之品以灼伤胃阴。
   ②环境宜洁净,中药温服。
 【健康指导】
   1、注意饮食,选择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定时定量;禁肥甘厚味,过食辛、酸和易产酸食物和坚硬食物等。
   2、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致病外因引起神经紧张,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3、戒除烟,酒,咖啡,浓茶。
   4、 调整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5、坚持遵医嘱科学规律用药,定期复门诊复查。.避免应用致溃疡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6、认识掌握该病疼痛的性质和节律性,当疼痛节律性改变,药物不能凑效时,嘱病人及时就诊,定期复查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