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传统中医学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月、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人的健康状况变化也遵循“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即早晨轻、白天稳定、傍晚加重、夜晚更重的规律,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的规律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脏腑对应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
传统中医学将脏腑气血运行规律与时辰相结合,产生了子午流注学说,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子时是指晚上23点到次日凌晨1点,是一天中最黑的时候,即由天黑转为天亮这一时间段,阳气开始生发。这段时间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值班的意思,此时胆经最旺。传统中医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所谓“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所以民间有“宁舍一顿饭,不舍子时眠”的说法。
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01:00-03:00这个时间血液集中供应肝脏,是肝脏排毒和修复的最佳时段。现代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直立体位时肝脏血流量减少40%。运动时肝脏血流量减少80-85%。因此平卧体位时肝脏供血最丰富。
肝脏是身体重要的排毒器官,肠胃道所吸收的有毒物质,都要在肝脏经过解毒程序变为无毒物质,再经过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如果肝脏排毒的时间被挤占,太多的身体毒素无法及时排解出去,反映到人的皮肤上就是脸色暗哑、色素沉淀。女人的美丽要靠充足的睡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这段时间不睡觉,就会皮肤粗糙、容易疲劳、口苦咽干、火气大。
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这个时候是肺经当令。人体的气机都讲顺其自然,也就是从肺经开始的。这个时候是阳气的开端,所以这个时间是人从静变为动的开始,是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人睡得最死的时候也是3点到5点,这个时候恰恰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老人为什么到这个时候容易早醒?实际上就是气血能量不足了。
中医理论认为:“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在寅时血压、脉搏、呼吸等都是最低的,大约在凌晨4点时进入生命力最弱的时间,这个时候,人体要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生命由静而动的转化,若在此时段不注意休息,晨练过早,或运动量过大,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卯时是指上午5点到7点,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传统中医认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而且有“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说法,肺气是大肠排便的动力,经过寅时的充足休息后,肺气充足,排便也会畅快。所以中医临床中问诊大便很多时候是在了解心肺功能如何。心肺功能好的话,人体的气就充足,大便功能就好。随便吃泻药治疗便秘的方法是错误的,它会消耗人体很多的元气。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上午5点到7点,人体自然苏醒后,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所以要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