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急救电话:028 - 63160059
南区
北区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 正文

冬季地震后,防止人体失温也很重要!!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253日期:[ 2023/12/20 ]

“老师,我…我感…感觉好冷!”

“快!把这些书点燃!”


2023年12月18日23:59 甘肃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突如其来的地震,震得人们措手不及,更震动了全国人民的担心!雪上加霜的是气温骤降!紧急情况下,为防止学生被冻伤,积石山县一所学校是这样做的!

除了地震的破坏,零下十几度的恶劣环境也让救援和群众安置的难度几何倍增,因此,做好低温防治宣传成为抗震救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如何做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或减少低温对身体的伤害呢?

一、寻找自救措施

如果能找到防潮御寒的衣物最好,但是如果条件不允许,采用随手易得的材料做一件简易的寒潮保暖服(从里到外用快递用的缓冲气泡做成空气马甲+保温毯/铝箔纸+大垃圾袋罩上)隔绝外界风雪,为生命筑起屏障!

二、预防冻伤的发生

祖国医学对冻伤早有描述,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有云 :“严冬之月 ,触冒风雪寒毒之气 ,伤于肌肤,气血窒滞,便成冻疮乃至皮肉溃烂,重者肢节堕落。”讲得是寒冬的月份,接触了风雪的寒毒的气机,伤到肌肤,气血停滞,就形成冻疮甚至皮肉溃烂,严重的情况可能出现肢体关节坏死掉落。

运动手脚,搓手防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刺激合谷穴、劳宫穴、鱼际穴等保健要穴,预防感冒;艾灸或暖宝宝热敷关元穴,有一穴暖全身之效。

若有局部冻伤者,可用38~42℃水浸泡冻伤部位,液面没过冻伤部位2~3cm,保持水温恒定,30min左右。复温后保持冻伤部位温暖,防治二次伤害,如果鞋袜无法脱下,则一起放入恒温水中,鼻、面、耳部等部位用42℃毛巾热敷。复温后注意要注意覆盖保暖,可给予姜汤、糖水、茶水等温热饮料,亦可少量饮酒及含酒饮料,以促进血液循环,扩张周围血管。

三、冻伤的治疗

1、局部治疗

冻伤初期红肿痛痒未溃烂者,用10%胡椒酒外涂(取胡椒粉10 g,加75%酒精100 mL,浸7天后取上清液)每日 2~3次,或用冻伤膏外涂每日 3 次,另外也可选用麝香活血化瘀膏、蛇油冻疮膏、云南白药酊、正红花油、芦荟膏。

冻伤已溃烂者可选用湿润烧伤膏、京万红软膏、康复新液等。

有皮肤局部水肿性红斑、硬结,伴瘙痒疼痛者,可选用白矾温浴联合红外线照射(取白矾2~4 g,加水2000 mL,水温38~42 ℃,20~30 min,再用红外线照射患处 20 min;或采用复方冻疮散(桂枝、制附子、荆芥、路路通、当归、川芎、制吴萸粉碎,水煎)熏洗,每日 2 次;或采用冻疮合剂(艾叶、透骨草、茵陈、苦参、龙胆草、三棱、莪术、紫草、地榆、藿香、香薷、千年健、伸筋草、石楠藤、细辛、桂枝)浸泡、湿敷患处,每日2次。

2、中药方剂治疗

局冻伤后皮肤苍白发凉、麻木或丧失知觉,不易区分深度。复温冻融后可按损伤程度进行辩证。中医辩证可以分为4个证型,但要注意,中医的四个证型并不是对应冻伤的分级哦!

寒凝血瘀证:

局部麻木冷痛,肤色青紫或暗红,肿胀结块,或有水疱,瘙痒,手足清冷,严重时可导致局部发黑坏死,可用当归四逆汤加减、附子理中丸。

瘀滞化热证:

疮面溃烂流脓,四周红肿灼热,疼痛喜冷,或患处筋骨暴露;伴发热,口渴;舌质红,舌苔黄,脉数,可用四妙勇安汤加减。

气血两虚证:

神疲体倦,气短懒言,面色少华,疮面不敛;舌质淡,舌苔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可选用人参养荣丸、八珍丸、十全大补丸。

寒盛阳衰证:

时时寒战,四肢厥冷,蜷卧嗜睡,感觉麻木,幻觉幻视,呼吸微弱,甚则神志不清,治法:回阳救逆,温通血脉,可用四逆加人参汤加减。

四、遭遇低体温者,如何急救?

《大明王朝1566》中的冯宝冻僵后用雪搓方式回温立马活蹦乱跳了的名场面总觉得太神奇了。

实际上,这样做是不对的!冻伤发生后,皮肤的表层组织也发生了损伤,任何轻微的摩擦都会造成严重的机械损伤,雪的温度在0℃以下,低温会是血液粘稠,血流变慢,已形成血栓,造成皮下组织坏死。所以,科学复温很重要噢!

要把冻僵者迅速转运到温暖避风的环境,在联系120的同时为患者脱去潮湿衣物,用干燥被褥包裹患者,可将热水袋或热毛巾置于患者心前区,有条件做全身性温水浴,无条件温水浴则置于暖室内盖好被褥,密切观察体温。保持患者在恒温状态,避免四肢加热,避免大量低温血液回到循环,带来低血压和温度进一步降低,增加死亡风险。

最后,如有条件,要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